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從 2014 起發佈的文章

雨天的碧潭

第一次到碧潭水岸的市集擺攤,就遇到補班日與雨天,拖著近20公斤的熱紅豆豆漿保溫桶,與半滿的保冷箱,一到河岸邊,就發現沒有什麼人,飄著雨,河岸邊停著天鵝船,感覺碧潭的時間靜止了。 攤位簡單佈置完畢,看著冷清的河岸,反而有種放鬆的感覺,雨加上冷,路上幾乎沒有什麼人,也許這才是碧潭應該有的樣子,坐著坐著想想,只要搭捷運再走幾步路就可以看到令人放鬆的綠景與整治過的河流,在這透不過氣的狹小環境裡,已經算難得了。 沒有人潮,幾乎都是攤友們在逛逛,彼此互相捧場,看著還有超過半桶的熱紅豆豆漿,與越來越低的氣溫,倒也不會覺得可惜,大家彼此討論著明天到底要不要繼續擺....。 天色暗了,眼看大勢已去,大家開始收拾準備回家,冷風、雨勢、氣溫都比下午還要糟,因為難得的清閒,讓身體稍微休息一下,早點休息,明天繼續,不是無奈,不是無感,只是一種無法表達的暫時喘息,原來沒有人的碧潭真的挺美的。

馬上一個月就過了....!

天啊,沒想到,部落格竟然不自覺的荒廢一個月,時間過得快到令人恐慌!想起十一月初的日本行,回來之後的訂單、週末擺攤,幾乎沒有時間休息,不停攪拌豆漿的結果就是雙手肩膀出問題,痠痛不用說,深層的肌肉隱隱作痛才是令人擔憂的...。 有朋友來拜訪我,順便看我煮豆漿的過程,一直說太麻煩,為何不買機器?或買什麼設備云云,還要煮兩次,為何搞得如此麻煩?要用機器煮當然容易得多,不但不用我一直顧、絕對不會焦,不用攪拌到雙臂痠痛,一次產量更高,為何不做? 我覺得是一種信念吧,豆漿用直火加熱,和用蒸氣煮漿機煮的味道是會有差異的,而且火候不同,風味也會不同,甚至未來使用不同品種黃豆時,可以依據黃豆特性使用不同火候熬煮,這才是直火煮漿的奧妙之處! 當初會想要投入這塊領域,本來就沒有想要量產,只是想嘗試在現在這個快速的環境裡,還有沒有除了速度以外的價值?就算只是一杯再普通不過的豆漿,是不是在一個食品安全的立基上,以不同的角度去詮釋?過程中我不斷的問自己,也很確信自己的大方向,當然許多細節要修正,但至少是為了自己所認同的價值吧! 就像這張照片裡,京都百年豆腐店「入山豆腐」,樸實到甚至可以算是簡陋了,當然我不確定支撐這間豆腐店始終如一的動力是什麼,但從它簡樸的包裝、固定外送到附近的住家、店家,我相信應該是一種會被嘲笑的堅持吧!話說回來,在這個什麼都不奇怪的社會上,就算被嘲笑也有它存在的必要吧!

騎車送豆漿二三事

(照片看不見的左後方已經圍起圍籬,掛著建商與候選人的看板,未來眼前這片天空應該也會蓋滿大樓,@南港) 有人覺得煮豆漿已經夠累了,為何還要自己送呢?其實我自己倒頗享受送豆漿的感覺。除了是親手交給購買的朋友所建立的信賴感以外,我覺得更難得的是,有機會對臺北這個城市多多觀察,試想看看,除非是計程車司機或宅配貨運大哥(宅配大哥還有分區咧!),一般人哪會有機會整個臺北市到處繞? 除了松山車站附近幾乎找不到的古早小巷外,還有各個不同風格的辦公室:例如有位在敦化南路豪宅內的辦公大樓,一樓大廳非常豪華;某飯店管理顧問公司,辦公室內猶如穿著 prada 的惡魔 Andrea 的辦公室;位於靜巷內的特殊建材 showroom;搭電梯時經過超多層某便利商店總部;感覺從八零年代就沒有變過、狀態依然很好的辦公室.......。 還有許多平常根本就不會到的巷弄,例如嘉興街,那裡非常可愛,公寓圍繞著小公園,旁邊就是黃昏市場,雖然場景熟悉,但人與地是未曾到訪的,想當然就是許多沒看過的小吃店/餐廳,會想找時間再去嘗試。 當然最近讓我感受最深的,是我有次送到南港時,那裡已經不是我高中時的樣貌,鐵路地下化後,當然就是無止盡的新建案、辦公大樓,一片片土地圍起鐵幕待價而沽,深怕慢了手腳,充斥著預期心理,等著靠房地產累積人生未來的財富。南港車站對面的日式屋舍,已經被電信公司塗抹加蓋成俗不可耐的電信門市,鐵路變成市民大道七、八段,沿路都是滿滿的建商廣告,對我來說,除了陌生,更多了疏離。 也許是我自己太理想,但不斷向天際發展,卻毫無歷史脈絡的累積,一切看起來如此空洞、灰色,忙著堆疊鈔票與大樓,所謂的歷史只停留在被政府認定的古蹟裡,往昔的美好只能在高樓大廈旁的斑駁巷弄內,與黃昏市場裡感受了。

對白

We accept the love that we deserve. Can we make them know that they deserve more? We can try. (from '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 flower' 璧花男孩)

火候

平日的訂單與外送、打工,加上週末連續幾天的擺攤,每天工作超過16、7個小時,算算比以前上班更累,本來想說這兩天可以稍微休息一下,沒想到接下來的訂單量比往常還多,雖然是好事,但一個人負荷這麼大的工作量,老實說火力的確有稍微變小一點,現在的我是連站著都可以睡著的狀態,之前搭捷運擺攤回家時也常常坐過站....。 離正式開賣到現在也三個多月了,這種費時的豆漿煮法,最麻煩的是火候掌握,我到現在也還在慢慢調整,從剛開始做的沒多久就開大火求快煮滾,到現在從小火慢慢煮熱,再慢慢調中大火,反而開大火的機會少了,但味道似乎更醇厚一點,好像慢慢接近我理想中的味道。 畢竟是自己的小事業,目前我仍然可以處於開大火的狀態,但我的身體好像告訴我要把火開小一點,不然會沒有瓦斯燒,畢竟我不是天然氣,隨時都有瓦斯,好像真的要適時把火開小一點點,慢一點,味道才會好...。(照片是我在煮豆漿時爐台的火,中大火了!)

來自朋友的回饋與溫暖交流

記得上回送豆漿時,第一次購買的朋友拿了高級梨子給我,想不到這位朋友再次訂購時,除了送上高級甜柿之外,竟然很用心的親手用田中無加糖豆漿做了豆漿蛋糕!!!更附上親手寫的短信!說真的,在這個凡事都靠 i 系列的時代,我們依然可以選擇用屬於自己的方式,去表達人與人之間難能可貴的互動。 附上朋友用心製作的豆漿蛋糕系列照片: 1. 誠摯的短信、高級甜柿、應景萬聖節包裝的豆漿蛋糕   2. 豆漿蛋糕拆封圖 3. 豆漿蛋糕脫模後 4. 豆漿蛋糕切塊後: 豆漿蛋糕口感紮實(可能我有冰過)香甜,後面豆香明顯清爽,據製作者說材料非常簡單,但吃得出來用料實在,完全激起我要趕快開發豆漿(或豆渣)副產品的衝動! 想不到這難得的經驗交流,竟然只是出自於當初一個配送念頭,尤其是在這個充滿食安風暴的時代,以這種相互信任交流的方式,也許是個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的理想方法。

梨子

這不是一顆普通的梨子。這是我上週送豆漿時,素未謀面的朋友送給我的。 老實說,我收到時真的有點反應不過來,雖然只是一顆梨子(搞不好很高級啦),那種感覺已經跳脫我們早就認為理所當然「以錢易物」的消費模式,比較像是早時候鄰居互相照顧、分享的感覺,自然而然沒有任何利益衝突的,唯一有的就只是信賴。 當下我是真的很感動,心裡又再度充滿著溫暖,再次相信人與人面對面交流的可貴,這種人性的溫暖絕不是網路購物或百貨公司可以比擬,若把層次拉開來看,我認為這比日本人貼心細緻的服務態度所帶來消費經驗更上一層,因為那是無私的。 雖然現在豆漿產量依舊少量,工作依然疲累,但這份信賴所帶來的溫暖,至少未曾在我之前的工作裡出現,原來當初決定親自送豆漿的想法,可以帶給我這麼多意想不到的收獲。

九月末華山擺攤記錄

九月最後一個週末,連續三天的華山市集擺攤終於結束了,從週四打工到晚上十點下班後就急忙趕到工作室泡黃豆、準備玻璃瓶與其他雜務,睡不到二小時又趕著開始準備煮訂單與擺攤用豆漿,就這樣連續三天,可以暫時休息一下下了。 雖然身體疲累,但遇到對豆漿製程有興趣、或問到為何想做豆漿的朋友,還是會很興奮的不小心說了許多話,完全忘記自己很累這件事。

親自送豆漿

我發現,我開始喜歡親自送豆漿。那感覺 有點像是回到以前附近店家幫街坊鄰居送飯盒或送豆腐之類的。 上週我幫一位朋友送豆漿,地址超級難找,我繞了好久,最後竟然發現在一條機車都進不去的巷子裡,老實說,那裡還真不像臺北市,巷弄裡還保有可能是六七零年代的味道,戶戶隔著一個大院子,媽媽在那忙著曬衣、洗菜,雖然朋友的室內空間不大,但感覺起來非常溫馨與自然,給人一種認真生活的淳樸感。 那條巷子的門牌都還保有濃厚的歷史感,字體控的我,對於早期沒有電腦的時代,所製作出來的門牌反而更細膩工整,讓我在那駐足了好一會 。 當然,親自送豆漿,最重要的是直接與人面對面,做好然後親手交給他,當然除了基本服務外,還多了分信任,我覺得這是現代消費模式裡很欠缺的,我想,我一定會持續做親自送豆漿的服務,雖然目前只能在臺北市送,但未來我想試著用捷運(搞不好高鐵),用保冷箱帶著豆漿,親手送到每位朋友的手上。

天空

雖然老派,但用天空來訴說自己的心情,總是異常貼切。

今日華山擺攤心得

好不容易報名到華山九月的市集(還有忙到忘記寫文章),結果第一天就遲到,趕快把攤位 setting 好後,就開始今天的擺攤,雖然凌晨四點就起來,但精神意外很好。

一帆風順?

我覺得我從小到大過的從來就不是那種一帆風順的人生,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家庭,不是很順利的求學、感情......。扯遠了,總之當我決定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一開始可能都很順利,但後來層出不窮的問題,常常令人想放棄,或者發現自己根本繞了好大一圈,白費好多力氣....。 做豆漿也是,也許我本來就不聰明,從真正開始煮第一鍋豆漿開始到今天,也過了好幾個月,沒想到我都用錯誤的方式攪拌,直到今天我才找到正確的攪拌方式,果然鍋底不再黏任何東西,火候掌握也更大膽快速,製程加快,洗鍋子也更容易,心情大好啊! 最近都先賣給朋友,朋友都很好心幫我回收瓶子,但有時瓶口會因為瓶蓋的關係沾到鏽,我以為沒救了,我也因此丟掉好多瓶子,結果誤打誤撞竟然讓我找到清除鏽斑的方法(而且是天然的),讓我更加有信心做好玻璃瓶 的 回收工作。 找好久的一公升玻璃瓶也是,找了半天臺灣都沒有在做,好不容易在國外找到進口到臺灣,想說不用買蓋子,免得要再被課稅,結果才發現瓶蓋和當初看的不同,臺灣目前該款瓶蓋又只有金銀二色,那當初就和瓶子一起進口到臺灣就好了...。 有時候,創業就像一個沒有主管逼著你的工作,一切都只能靠自己,好壞都是你自己選擇,不過我很慶幸我的選擇是對的。 大瓶玻璃 裝 豆漿,完成。

首次擺攤心得

我的豆漿首次擺攤總算平安結束了,嚴格說起來,以前的工作常常會需要擺攤,所以擺攤這件事對我來說不陌生,不過我帶著一個長度達110公分的超大保冷冰箱,倒是引起路人不少注意。

繁雜又忙碌

有點不曉得該怎麼形容最近的生活,忙,大小事情統統一起來,還有長時間的打工,所幸這個月開始情況會變好了,最大的麻煩就是之前嘗試了好久的豆漿製程,把量放大後就完全行不通,也許是太急了,所以沒想清楚就做下去,果然很多事情真的急不得,結果我重新調整製程後,雖然看似比較慢,但生產量反而增加,品質也更穩定,重點是,味道更好了!!

又焦⋯

好不容易試出來的製程,放大三倍量後全部走鐘,三十幾公升的豆漿只好送人,有焦味的豆漿我無法接受!沒關係,一切從頭來過,親友團的訂單們,我來了!

[料理系列首發] 今晚的省錢晚餐

好吧,由於創業維艱,每一分錢都要省下來,所以身為料理 白癡 新手的我,開始挑戰自己下廚,當然,一個大男人在家不可能四菜一湯,所以只好自己想想晚餐該吃什麼了。 今晚的菜單是: 黑胡椒海鹽伊思妮(Isigny)奶油炒十穀米與放牧雞蛋 +室友吃剩的生菜沙拉與番茄。名稱落落長,其實就是一般的蛋炒飯而已,哈哈,只是我用很好的奶油取代沙拉油,白米用五穀米取代,然後雞蛋選好一點而已啦!不過由於雞蛋與奶油品質都很好,所以奶油和雞蛋香都很濃郁,然後再配上室友吃剩的沙拉,也算有顧到營養了!

消泡劑

(拖很久終於有空寫文章了) 我們每天常喝的豆漿、夜市常買的豆花、超市裡或市場裡賣的豆腐,源頭都是「豆漿」,如果有自己煮過豆漿的,就知道煮滾後冒起來的泡是多到無法想像的。至於原理是什麼,我還要再多作功課。

忙打工....

最近累到不行,結果說好的一周2篇都快要變成2周一篇了,最近幫朋友公司打工,雖說打工,工時也太多了吧,因此占用了非常多時間!不過已經累積了很多想寫的東西與想法,會趕快寫的...。sorry@@

堆疊

其實,「田中豆製」還蠻個人的,目前就是一個個人工作室,用我以前堆疊出來的經歷,作一點我自己想要表達的事情,從這張擺攤示意圖就可以看得出來,書、木箱、布等等我過去經歷收集來的東西(旁邊還有),雖然也不知道會不會成功,但是我盡力做到我自己滿意,雖然自己常會給自己時間壓力,事實上也不得不有時間壓力,畢竟我不是富二代,也沒有豐厚存款...。

豆漿瓶包裝即將完成

拖很久的豆漿瓶包裝,終於進入最後尾聲,即將完成了!我運用以前工作上所累積的一點點經驗,以別於目前市面上清一色都是塑膠瓶包裝方式,選用耐熱的玻璃瓶作為容器,加上簡潔明瞭的瓶身貼紙,希望能以不同的角度去詮釋豆漿。

豆漿與糖

豆漿在裝填時,都是在剛煮好時要趕快裝起來的,以避免冷掉表面產生豆皮,所以我想,為何沒有人用耐熱的玻璃瓶裝呢?雖說有耐熱塑膠瓶,但總有股說不出的不安心感。所以我想雖然價格高一點,但未嘗不是件不可嘗試的方法。

迪化街買材料

好一陣子沒有來迪化街了,除了在過年期間我一定不會來以外,之前工作時很常來這附近找材料,不管是食材、包材、布材等,每次來到這裡就像著了迷一般不想走。這兩年拜舊建築活化的風潮,迪化街越來越熱鬧了,觀光客不少,尤其是南京西路與民生西路這段,人多到讓我感覺意外。

《工商時間》關於二手書...

嗯,雖然和「田中豆製」沒有太多關聯,為了籌措未來所需資源,以及秉持「書的知識要被分享出去才有他的價值」的理想,我開始在讀冊生活販售一些二手書。老實說,真的也不可能靠這個賺多少錢,但機會總是掌握在自己手上囉;

關於這個部落格...

第一篇網誌已經寫到為何要作「田中豆製」了,再來我想寫寫關於這個部落格的定義,其實會做這個小品牌可說是非常個人的決定,一開始規模也不可能大,所以凡事就都先自己來吧! 這個部落格不光只是介紹關於「田中豆製」而已,基本上可能我有興趣的東西都會出現在這裡了,首先當然是產品與製作的心路歷程(很老套,但總要紀錄一下吧!);再來就是我自己到過、吃過的豆製品,所以也可能會發展成遊記! 其他的可能還會有「今天因為下大雨淋一身溼心情很差」、「買菜覺得最近菜價比較貴」之類的瑣事;再來就是音樂了,音樂在我生活中的比重非常大,同樣的也必須紀錄一下。 總之,一個人的力量薄弱,但我希望這裡就是變成一個真正有人味的地方,而不只是在那裡賣東西而已,然後我也不喜歡 facebook(不過我會把那裡當訊息轉運站),所以只好回到最基本的樣貌,自己在部落格發發牢騷,有人看當然好,有回應更好囉! 這是我自己排版,即將要發印的豆漿瓶標籤貼顏色試印,目前在做最後的顏色確認,瓶子也會使用玻璃瓶(原因晚點再說),我只是不喜歡目前市面上豆漿瓶千篇一律的包裝,成品近期就會呈現了,我自己也很期待......。

關於「田中豆製」

二零一三年中離開職場後,腦袋裡沒有任何對未來的規劃,某天發現自己從小到大喜喝豆漿,吃豆腐 、 豆花,就這麼衍伸出了想自己學習與製作的想法。一年前開始,每天凌晨四點半起床搭第一班火車前往新竹湖口,向專門製作有機豆腐的師傅學習,如何做出好的豆腐。開始接觸後,發現這原料不超過三種的豆腐,做起來可一點都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