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從 9月, 2016 起發佈的文章

颱風後

(想不到兩年過去了,使用的黃豆種類增加這麼多) 趁著颱風剛走,整理一下被颱風餘威掃到的廚房,掃去透過關不起來的氣窗跑進來的灰塵、樹葉,順便一鼓作氣打掃整間工作室。其實我發現有有點潔癖,只要工作室地板踩起來有點灰灰的,我就感到不安,再累都要找空掃一下,還好地板是老式的磨石子地板,清掃還算容易。 搬到新工作室滿三個月,覺得一切都需要重新適應,不光是工作流程,這段時間所有的所有都在變化,無法像之前一樣常常擺攤,收入馬上少了,所以需要思考別的方法,結果想來想去卻讓自己陷入死胡同裡,甚至有些不開心,開始思考這樣下去是對的嗎?但目前也沒有餘力請人手幫忙,先暫時撐一下,至少在 Pinkoi 上架了,也開始嘗試集中外送時間,不這麼常跑來跑去,畢竟網站不會憑空爆出一堆人來買,也需要花時間經營,必須花更多時間思考其他的可能性,甚至考慮請機車快遞的可能。想著想著,一切好像必須從頭從新開始。 成立這個品牌近兩年,其實都一直在試,除了試產品,也在試品牌的調性、給消費者的感覺,或者自己想傳達給消費者的東西是什麼。從口味、包裝、成本、呈現的色調、銷售方式,無一不試,慢慢微調,因為我沒有團隊,沒有資金,感覺像是用最原始、最慢的方法去琢磨,好在有許多人的支持與幫助,總算是存活下來了。不過回到當初,我選擇用最傳統又費時的方法煮豆漿,不買四、五萬且不會煮焦的煮漿機,坊間泡豆完脫渣後只要煮一次就好,我硬是要連渣用爐火煮滾,脫渣後再煮一次,雖然是看書學的,但我相信味道絕對不一樣。所有和這個品牌有關的一切,好像也是這樣,總是有個原則在那,用最小的資源,達到最大的效益。 雖然現在社群網路是不得不做的課題,但據以前的工作經驗,讓我自己不喜歡社群網路,覺得那些數字化的東西非常虛(所以從不會花錢買廣告),數字並不能傳遞豆漿的香味與口感,所以我只把它當輔助工具。再回到這個品牌的初衷,本來就是一個最接近傳統的樣貌,從煮豆漿開始就是(如前述),選用玻璃瓶是因為它可以殺菌,可以重複使用,在塑膠不普及的年代,玻璃瓶是非常實際的。我不敢說傳承這種偉大的話,我只是相信親手做的有它的價值在,只要與效率的平衡拿捏好,並非不可行。 我明白這是個每天都在變化的時代,但我相信許多的許多,都只是形式,形式絕對會一直變,我也樂於嘗試,但初衷不變。也許以成功品牌的標準來看,這個品牌並不及格,但目前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