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豆漿,是我和這個時代對話的方式


如果人生中要選出能夠代表自己的一個物品(任何!),你會選什麼?我很幸運的,找到了「豆漿」。

田中豆製 JT's Soy House 這個品牌成立兩年多以來,雖然在商業上並沒有取得什麼成就(還負債!),與其說是在煮豆漿,不如說是一個自我追尋的過程,透過不斷重複的工作去認識自己,雖然這聽起來有點莫名其妙。在去年的文章中我有提到豆漿這個飲品頗能代表我自己屬於配角的個性。我自己很喜歡,也覺得很幸運,沒想到竟然會把自己的個性,投射到從小就喜歡喝的飲品上。基本上這個從無到有的過程,是條和許多人不一樣的路,有點辛苦,有點看不到盡頭,但也有點有趣。在這兩年多裡,磨練了自己,也慢慢將個性內化到每一瓶親手熬煮的豆漿裡。

在擺攤時,最多人問我的問題是:為什麼要做豆漿?是接手家族企業嗎?或許大多數人腦海裡浮現的就是一種創業者會有的既定印象,但很遺憾的都不是。從當初選擇做豆漿以來,我就決定只想走一條別人沒走過的路。放眼臺灣豆漿市場,永遠都是千遍一律的塑膠瓶包裝,除了強調豆源外,幾乎沒有再更向上發展的力道,更不用說她萬年不變的早餐桌配角了。當然不是說我在作什麼了不起的大業,只是想嘗試看看,關於豆漿,在風味、熬煮方式、搭配、包裝上是不是有更多的可能性。兩年多當中,我不斷問自己到底為何要做豆漿,得到的答案都還是相同的,一直未曾改變過。

為何選擇直火熬煮這種專業人士眼中過時又沒效率的方法,因為我相信它能帶出更多不同的細緻風味,是從以前累積下來的傳統,且不需要花大錢買設備,是個理想的創業入門模式(當然很耗體力就是了),這是一個核心價值,現在到將來也不會改變;至於選用玻璃瓶,就更不用說了,在塑膠尚未普及的年代,除了易碎以外,耐用且可以重複使用,這種環保的器皿,真的沒有不用的理由,加上可以充分消毒殺菌,在食品安全上絕對是勝過塑膠瓶。至於黃豆來源,當然是以安全為第一優先,非基因改造、無農藥殘留(或有機)絕對是基本中的基本;至於其他條件,水與黃豆的比例,就是看個性了(因為豆漿成分就只有黃豆和水)。其實上述條件我相信在全臺灣一定有人也會願意這樣做,因為門檻真的不算高,相對的,我也很樂見有更多人願意投入到這個領域裡。

再繞回這個品牌,除了是自己個性的投射外,也是過去工作經驗累積的呈現,若沒有這些經驗,絕對無法做出現在的產品。我也蠻有緣的,從以前到現在的正職工作都離不開吃的,不像其他許多創業者有許多跨領域的背景故事可以說(最多的莫過於科技業了吧!)但也要感謝過去在餐廳、咖啡店與手工果醬品牌的歷練,讓我可以小小聲的說,還算擁有一個尚稱完整的餐飲背景資歷。也因此,到目前位置我還可以一個人獨立完成所有的工作,真的是完全拜過去的工作經驗所賜,其中實在有著太多不為人知的眉眉角角。

若把時間拉回到這個品牌創立之前,我擁有的是個穩定同時具有理想性的工作,沒有什麼不好,但創立了這個品牌後,我更能體會到,在我的人生當中什麼才是是真正需要的,它不是什麼偉大崇高的理想,只是一條狹窄崎嶇的路,也因此我可以拋下許多以前理所當然認為需要的外在,我的生活過得更簡單,更知道時間應該花在哪裡(例如洗衣服,因為我快兩年沒有用洗衣機了,原來手洗衣服不難,原來洗衣機在生活中不是必備)。這篇文章,其實是寫給自己,也寫給這個品牌,替自己作一個總結,檢視自己擁有什麼,唯有透過檢視自己的過去,我們才不致於迷失在這個時代裡。

在這個任何想像得到、想像不到的事情都有發生的可能、現實與虛擬模糊的時代,我很幸運的找到一個與它對話的方法,那就是自己親手熬煮的豆漿。希望你們會喜歡。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