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麩質過敏背後的原因?


任何事情都是線型連結在一起的,上了年紀越來越相信這個道理,很難用單一角度或標籤去詮釋所見所聞,做豆渣點心,是因為做豆漿有剩很多豆渣,不想浪費;加上自己愛吃甜、又在因緣際會下接觸到不用麵粉、蛋、奶也可以做出自己可以接受、沒有罪惡感的味道。


因此自己會慢慢接觸這方面的議題,前陣子看了法國拍攝的麩質議題紀錄片,這幾十年來(尤其是二戰後)麩質過敏人口增加,和粗放式化肥農業、越來越追求效率與產量的食品加工(快速發酵的精緻麵包)脫不了關係,否則怎麼會這個人們吃了一萬年的小麥,到近年突然成為過敏與減肥大敵的不入流食材。


議題很複雜難在短文說明,自己尚未有食物過敏症狀,先從自身飲食經驗來分享好了,把時間拉回到從前的自己,曾經是為求方便三餐都是靠外食+便利商店解決,此時真的要感謝前一、兩份工作,讓我從最初的食材源頭慢慢開始認識,對身體好的飲食,需要靠時間去累積。


小麥來源可追溯、需要兩天發酵、讓麩質充分轉化成人體容易吸收狀態的全麥麵包,與商業酵母兩小時快速發酵、加入大量油脂、糖與品質改良劑的麵包相比,就我個人飲食經驗而言,前者能讓我有身心靈都獲得滿足,後者則有我好像在吃飼料般的錯覺(吃速食也會)。


喝自己親手熬煮超過一小時的豆漿,不會有脹氣問題,超市賣的大量生產、煮滾八分鐘的豆漿(之前在豆腐工廠的工作經驗),總是喝了脹氣不舒服(小建議:和穀物堅果類一起打勻後再喝會好一些),以上都和時間(或耐心)有直接關聯。


吃自己做的點心時也會觀察自己身體的狀態,總是能獲得相似的滿足感(而且不會讓自己一直吃/血糖忽高忽低),超市裡賣的零食,吃完總令人感到空虛與罪惡。就是這樣一點一滴的去改變,讓我現在對超市零食貨架上的商品完全免疫,不是靠壓抑自己的食慾,而是身體體驗過舒服滿足的飽與空虛的飽,自然就會跳過那些令人空虛的食物。


目前麩質過敏的原因還不明確,也許出問題的不是身體,而是食物背後的生產機制。不論你相信的飲食原則是什麼,去探究你所吃下肚的食物背後的組成是什麼,一點一滴去慢慢累積自己的飲食知識,身體會好好感謝你的。


本月最後一週開放日在這裡,歡迎去逛逛!(圖文不符)




留言